關于“初二現象“的點滴思考
都說初中三年“初一勢均力敵,初二兩級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足以證明初二在整個初中三年的重要地位,隨著學生們身體上的早熟,心理也開始發生急劇變化。因此,我們要關注他們發展中的危險期,別讓這段時間成為“事故多發區”和“思想道德的分水嶺”。
網上查閱到”初二現象“具體表現為
1、比較注意自己在同學、老師、親戚、朋友心目中的形象、評價和地位。
2、對很多事有自己的觀點、認識、體會,不容易溝通,不輕易服從師長尤其是家長的指導和批評。
3、是非觀模糊,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方面我行我素,自以為是;一方面不愿脫離同伴,從眾心理明顯。
4、喜歡出人頭地,在“應試教育”下常有緊張的感覺,在分數的壓力下常有自卑的心理。
5、學習成績兩極分化,不少學生到了初二就學不下去。統計材料表明,全國初二的輟學率達到了5%左右。
6、有不同性質和程度的叛逆、對抗情緒以及說謊、尋釁鬧事行為等。
7、生理早熟,心理不成熟,青春期躁動明顯。男生有時變得很暴躁、小氣,容易計較;初二女生相對較為成熟,又過于獨立。
針對這些現象我仔細對比,我們班上情況出現的情況有:
1老油條
“老油條“同學們經過一學期的壓抑期開始有些疲軟,對學校的規章制度開始有些漫不經心。
2.沉默現象
小部分同學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見,對學習和生活有獨特思考但是不愿與人交流和分享,有些學生缺乏主動性,做事情被動,學習上有些不爭上游。
1. 目前沒有發現特別破罐子破摔的現象,但是有對老師教導輕微不屑的現象。
2. 沒有重大違紀,但是有自制力不強的同學結交同病相憐的損友。
3. 青春期萌動,超友誼現象。有少量女生多愁善感。男生表現欲增強。
4. 有部分學生某一學科喪失信心和動力。
對策如下:
1. 加強人文關懷,用愛感動學生。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時做好對策與措施。尊重孩子的變化,多談心和引導,相信孩子這是人生必經階段。
2. 給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愛情觀。擇良友,離損友。遠離早戀。
3 .多開展活動包括班會活動,灌輸正能量。創造更和諧的班級環境。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學校的各種文體活動,如舉辦運動會、藝術節、歌詠比賽、義務勞動等有益活動。轉移學生的注意力。
4. 學習中和生活中多鼓勵,少打擊。特別是學困生。創造機會讓他們找到成功的感覺和發現自己的價值,教會他們學會減壓和頂壓生存。
5 .加強家校聯系,學校,老師和家長教態一致。共同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