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6日,瀘縣梁才學校第二屆教育教學成果展評活動現場匯報在學校學術報告廳舉行,初評獲得一等獎的6位教師代表進行了現場匯報交流,瀘縣教師進修校教研室副主任劉朝貴、黃祖全應邀出席,全校教師參加。活動由初中部教科室主任陳茜、小學部教科室副主任何進主持。



瀘縣梁才學校教育教學展評活動三年一屆,本屆成果展評活動在學校教師發展中心的精心統籌下,經過了方案制定、成果申報、專家初評等環節,歷時2月有余。本次教育教學成果展評設有校本課程、教學資源、精品課例、課題成果、活動成果、教育案例等六個大類,共收到參賽作品88件,其中60件作品初評獲獎,一等獎作品16件。



此次教育教學成果現場匯報,從獲得一等獎的六類作品中精選了各類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進行交流。王應沖老師的《指尖上的精靈》,介紹了學校校本課程——軟陶的課程開發、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展現了學校以學生素養全面提升、學校特色全面彰顯的校本課程開發理念。侯文芳老師的《初中語文<和學樂練>系列叢書》編刊介紹,則展現了初中語文組以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為目標,以語文知識的掌握和訓練為基石的初衷。而精品課例《昆明的雨》的交流者何雪梅老師則把精品課堂如何從課前準備到課后反思的全過程,以真實案例的形式進行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歐良洪老師的《中小學機器人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介紹、王應梅老師的“國慶萬人紅歌會活動”分享以及雷藝老師的《在甜蜜的“苦差事”中快樂成長》剖析則分別從課題、活動和教育案例三個角度交流了梁才教育教學科研中的經驗與智慧。




以文化浸潤,用情懷行走。梁才教育教學成果的全面豐收讓教師們欣喜的同時,也得到了與會專家的肯定。進修校教育科研專家劉朝貴在點評中對六個匯報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各類成果認識深刻、提煉深入,不僅是國家課程的校本內化和拓展,更是梁才品牌的豐富和彰顯,并希望學校形成自己的校本教學資源,夯實梁才文化的基石,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
科研興教,科教興校。瀘縣梁才學校以內涵發展為目標,以教育科研為抓手,立足特色,著眼未來,將為真正實現“梁才3.0”的跨越式發展戮力前行。
(許剛 報道)
